3月7日21時40分,在黃石大冶市宋晚村姜橋制氫廠不遠處的配套110千伏降壓變電站里,隨著電力工人合上刀閘,湖北省首個國家級氫能項目接電成功。
大冶綠電綠氫制儲加用一體化氫能礦場綜合建設項目,是目前湖北省唯一入選的國家發展改革委清潔低碳氫能創新應用工程項目。該項目計劃總投資34.37億元,將形成涵蓋光伏發電、綠電制氫、氫儲運加、氫能源車輛采購與運營及數字化管理平臺等各個環節的氫能制儲運加用全產業鏈生態,對推動大冶加快從傳統產業向新能源產業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姜橋制氫工廠是項目的核心工程之一。姜橋制氫廠還是全國首個開展巖穴儲氫科研攻關項目。該廠占地面積約37.23畝,年產氫氣量可達1800噸,預計年產值6000萬元,是集制備、儲存、加注、應用為一體的綠色產業鏈。
為確保充沛的電能供應,該項目配套建設了一座供電容量為4萬千伏安的變電站,依靠附近輸電線路可從大電網獲取電能,同時,還充分利用當地尾礦場地資源,在附近礦山投建了一座30兆瓦的光伏電站,大大提高制氫用能的“含綠量”。
“我們采用電解水的方法制氫,為確保綠色環保,計劃69%用電來自電網,31%電能依靠尾礦光伏發電。”姜橋制氫工廠項目負責人胡安詠介紹,目前電網部分已完成送電工作,光伏電站正在推進中。
項目建設進展
2023年3月26日,大冶市綠電綠氫制儲加用一體化氫能礦場綜合建設項目舉行了開工儀式。項目建設涵蓋光伏發電、綠電制氫、巖穴及地下分布式儲氫、管道輸氫、氫能應用、氫能產業園、數字化管理平臺等7大板塊。[相關閱讀:巖穴及地下分布式儲氫!湖北黃石地區首個氫能產業園開工]
8月,中冶武勘工程技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冶武勘”)與中國科學院武漢巖土力學研究所(以下簡稱“中科院巖土所”)多名專家一同前往湖北省大冶市巖洞儲氫已選地,開展洞周、洞內現場深入地質調查、巖體取樣、高精度測繪等工作,為該項目正在進行的巖石力學試驗和計算模型構建提供重要的數據支撐。[相關閱讀:我國首個巖洞儲氫項目取得實質性進展;巖洞儲氫是氫儲能的理想選擇?]
12月26日,大冶市礦區綠電綠氫制儲加用一體化氫能礦場綜合建設項目“制氫設備”合同正式簽約。[相關閱讀:制氫5400Nm3/h!我國首個巖洞儲氫項目“制氫設備”合同簽約]
2024年1月21日,深地儲氫高峰論壇暨湖北大冶深地儲氫科研中試基地項目開工儀式在金湖街道舉行。[相關閱讀:全國首個深地儲氫科研中試基地項目開工]
2月18日,綠電綠氫項目正式獲得國家發改委清潔低碳氫能創新應用工程項目批復,獲批中央預算內資金1.2億元。[相關閱讀:總投資34.37億元!湖北省首個國家級氫能項目正式獲批]
2025年3月7日,項目接電成功。
自去年3月初受理用電報裝起,黃石、大冶市相關部門與供電公司加快推進變電站建設,圍繞工程用電方案、電力設備安裝調試等工作提出60余條優化建議,以“雙項目長”制對報裝流程等實施并行辦理,送電時間比正常情況壓縮了近一半。
去年10月,省政府發布《湖北省加快發展氫能產業行動方案(2024—2027年)》,提出打造具有全國影響力的氫能產業集群,推動湖北氫能強省建設。力爭到2027年,全省氫能全產業鏈總產值達到千億元。
文章來源:極目新聞、湖北日報、全球氫能
【免責聲明】1、鑒于本平臺發布稿件來源廣泛、數量較多,如因作者聯系方式不詳或其它原因未能與著作權擁有者取得聯系,著作權人發現本平臺轉載了其擁有著作權的作品時,請主動與本平臺聯系,提供相關證明材料,本平臺將及時處理;2、本平臺文章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平臺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3、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需保留本平臺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法律責任;4、對免責聲明的解釋、修改及更新權均屬于全球氫能所有。
【版權聲明】圖文轉載于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供學習參考之用,禁止用于商業用途,如有異議,請聯系我們進行刪除。
The Website Supports All Mobile Terminal Design Support:©Bootstrap